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心理服务

    融洽的亲子关系从爱和良性沟通开始

    时间:2022-01-30 11:07:30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他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不害怕、不孤独,这是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重要内容,所谓的情商也由此形成基础。融洽的亲子关系也必然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由爱开始,由爱延伸。

      (1)无条件接纳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相反,如果父母做不到对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而急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这就不是爱。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爱附加了条件:“你做到xx,我就爱你。”让孩子感到这是一场交易,自己一切行为都要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为目标,这种亲子关系必然是有问题的。

      (2)自己教养孩子。

      只有父母自己教养孩子,其父性与母性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与发展。没有教养实践,父母就得不到成长,孩子的安全感也无法获得。有的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把孩子交给祖辈教养。一项关于“隔代教育”的调查显示,目前国内约有一半的儿童接受“隔代教育”。这一调查还显示,以祖辈为主代养的孩子中,在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以及综合素质上,和父辈教养的孩子存有差异。这跟孩子从小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关。由此造成的“隔代亲”使祖辈对孙辈百般呵护,包办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甚至无原则地迁就,长此以往,孩子便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性、依赖性,一旦遭遇挫折可能一蹶不振。这种教养方式还容易使孩子形成行为放纵的不良习性,其个人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不懂得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一旦情绪产生剧烈波动,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父母是子女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是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3)树立新型亲子关系的理念。

      生活中,有些父母会将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归因为“代沟”。事实上,父母对子女在认识和教育行为方面的偏差,是导致亲子冲突和矛盾的根源。比如:有些父母以为自己最了解子女,并以自己的认识去理解和支配子女,结果招致子女的反感,使子女感到最不了解自己的是父母;有些父母会当众抱怨子女不用功、不听话等,导致子女对自己的思想行为缺乏正确判断;也有些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超出了子女身心承受能力,事与愿违,导致亲子冲突发生。近年来,媒体报道有关中小学生厌学、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事件,究其原因,多为迫于父母压力、亲子关系紧张的结果。

      当前,由于落后的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受到极大的挑战。民主、平等、理解、尊重已逐步成为两代人的共同要求,这种新型亲子关系的建立,必将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

      (4)提升亲子沟通能力。

      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亲子沟通。父母作为亲子沟通的主导者,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正面引导,少指责,多对孩子表示关心和支持。亲子沟通时父母的真诚态度,会让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这就易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当这种良好沟通关系形成后,孩子遇到问题,就会主动跟家长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特别是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负面教训只会导致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倾听是良好亲子沟通的前提,父母的耐心倾听和理解,是对孩子的接纳和尊重,这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同时也习得乐于倾听和接受父母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