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高血压药物治疗

    时间:2021-05-13 08:04:56    

    (一)启动药物治疗时机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

      仅收缩压<160 mmHg 且舒张压<100 mmHg 且未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暂缓给药,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最多3 个月,若仍未达标,再启动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选择

      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CCB (钙通道拮抗剂)和利尿剂。

      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A、A、B、C、D 简称。

      A:ACEI 和ARB

      两类药物降压作用明确,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有充足证据证明可改善预后。

      用于蛋白尿患者,可降低尿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双侧肾动脉狭窄、肌酐(Cr)≥3mg /dl(265µmol/L)的严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的患者禁用。

      妊娠或计划妊娠患者禁用。

      ACEI 类药物易引起干咳,若无法耐受,可换用ARB。

      两类药物均有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可能,但罕见。

      B:β 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率,尤其适用于心率偏快的患者,用于合并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可改善预后;用于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减轻心绞痛症状。但注意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24 小时内)应慎用,心力衰竭急性期(气短、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适合应用,应待病情平稳后使用。

      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急性期不建议在基层首用β 受体阻滞剂。

      以β 受体阻滞作用为主的α -β 受体阻滞剂,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等,也适用于上述人群。

      β 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心率,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患者,如心率<55 次/ 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

      大剂量应用时对糖脂代谢可能有影响,高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及α -β 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对糖脂代谢影响较小。

      C:CCB

      最常用于降压的是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控释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强,耐受性较好,无绝对禁忌证,适用范围相对广,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更适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心跳加快、牙龈增生等。

      D: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较为常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且随着利尿剂使用剂量增加,低钾血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建议小剂量使用,如氢氯噻嗪片12.5mg,每日1 次。

      利尿剂与ACEI 或ARB 类药物合用,可抵消或减轻其低钾的不良反应。

      痛风患者一般禁用噻嗪类利尿剂。

      严重心力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可能需要应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同时需补钾。

      近年来由上述五大类药物组合而成的单片复方制剂,由于服用方便,易于长期坚持,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新模式,推荐首选。其他有明确降压效果的传统单片复方制剂,包括复方利血平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等根据患者情况仍可使用。

    (三)药物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及血压水平,选择合适的药物,优选长效药物。除心力衰竭及直立性低血压风险较大的高龄初始用药患者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外,其他高血压患者可从常用起始剂量开始。

    (四)用药注意事项

      每次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后建议观察2~4 周,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避免频繁更换药物,除非出现不良反应等不耐受或需紧急处理的情况。

      不宜联合应用ACEI 与ARB。

    (六)综合干预管理

      高血压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伴随的合并症,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阿司匹林及他汀等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七)血压≥180/110mmHg 的紧急处理

      1. 血压≥180/110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

      (1)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12.5 ~ 25 mg,或酒石酸美托洛尔25 mg 口服,1 小

      时后可重复给药,门诊观察,直至降到180/110mmHg 以下;

      (2)经上述处理,血压仍≥180/110mmHg,或症状明显,建议转诊;

      (3)24 ~48 小时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 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方案;

      (4)注意:不建议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快速降压。

    (七)高血压与中医药

      中医药强调整体调节,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的防治策略,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均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而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其强调整体观的辨治理念,更有助于高血压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从而降低心血管总体风险。

      根据高血压中医流行病学数据和基层高血压的防治特点,可简要分为风阳上亢、肝肾阴虚等实、虚两个证型进行辨治,痰、火、瘀等病理因素作为兼夹证候处理。一些相关中药制剂已开展了临床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了其降压的获益。

      具有中医特色的外用药物及非药物方法在高血压防治中也广泛使用,如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穴位贴敷、刮痧、中药足浴等。

      另外可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理,平衡阴阳,对高血压的防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气虚质多食益气健脾之品,如山药、莲子、大枣等;阳虚质多食温阳食物,如牛羊肉等,少食生冷寒凉之品;阴虚质多食甘凉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少食性温燥烈食物,如辣椒;痰湿质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多食冬瓜、白萝卜、薏苡仁等;湿热质多食清淡、甘寒之品,如绿豆、苦瓜、薏苡仁等;血瘀质多食山楂、藕等;气郁质多食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之品,如丝瓜、柑橘等。

      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运动方式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并被初步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可获得明确的血压降低效果。如太极拳、八段锦。

      中医对高血压的管理特别强调整体调节的重要性,一些药物虽未有直接的降压证据,但可改善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也会让高血压患者受益,临床可酌情使用。



    注:信息来源于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