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投资总公司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家庭教育研讨之思考

    时间:2021-06-11 10:31:32    

      心理协会连续两周(5月30日和6月6日)组织了“做一个教练型家长”研讨活动。

      在第一次活动中,牛老师带领大家讨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如何抛开主观判断,用客观事实描述孩子目前的问题?怎样减少评判和抽象的说教,用具体的方法帮助孩子成长?在鼓励赞赏孩子方面,你有哪些定量评估的措施?在制定成长目标后,如何帮助孩子采取行动?

         

      大家提出了许多好观点和方法,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可是还有一些朋友感觉意犹未尽。为满足大家的要求,上周日康老师又跟大家一起进行深入研讨。

         

      一位妈妈抛出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康老师引导大家就这一幕生活场景谈谈都蕴含了怎样的家庭教育?又怎么对妈妈和孩子及他们的行为赋予意义?

      大家从这个场景进行分析,引出了家庭教育中有关赏识教育、起跑线等热门话题,并结合学习过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态度的形成、阳性强化法,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等,最后一致觉得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要真诚、及时、具体化等,康老师总结说:表扬要做到言之有衷,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做一位合格的家长,要做到五点:1.现代的教育理念(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2.科学的教育方法(父母要有学习力)3.亲密的亲子关系4.良好的心理素质5.和谐的家庭氛围。

      大家通过两次研讨,感触颇深,好多学员用细腻的笔触结合自己育儿的经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的道与术

      袁红军

      周日听了康老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特别是对于家庭教育事、术、道划分的三个层次,觉得很受启发。作为一个年轻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有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大家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

      看过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的不成功的案例,感受到许许多多孩子的幸福或不幸福的童年,觉得幸福的童年是成人幸福的基因,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感觉许多成人的心理问题都能归因到童年期,归因到不那么合理的家庭教育。有的时候我在想,如何能大规模消除或减少心理不良人群,感觉只有一个方法最有效,那就是大规模成系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这应该是用力最少、效果最佳的方法。

      二、家庭教育的主体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孩子只是对象。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还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做不好的家长。虽然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不乏一些道理在里面。毛主席说过,“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套用一下,“很多人认为家庭教育搞不好,主要是孩子的问题,我总告诉他们是家长的问题”。家庭教育的事情,是家长的事情,而不是孩子的事情。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不从家长身上找问题,而去孩子身上找毛病,这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所以,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一门必修功课,是一个实践哲学。我以前写过一段话,“我们作为一个家长,没有经过任何上岗培训,就心安理得地充数给人家当家长,你不心虚吗?我想对孩子说,如果我做得不好,请多包涵,就像你是第一次给人当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给人当家长”。

      三、真爱与假爱

      周日交流的时候,有的老师提到了对孩子是真爱和假爱的问题。首先说爱,爱是家庭教育的本源。你不爱TA,你会花费时间、精力、耐心、金钱、拳脚、棍棒来教育孩子吗?似乎没那个必要。就像别人家的孩子,再好再坏,与我什么关系,敬而远之而已。我们更爱孩子还是更爱父母,我觉得是孩子。节衣缩食供养孩子,不厌其烦教育孩子,发自内心希望孩子超越自己,这不是人性的伟大,这是繁殖基因的伟大。我们不会对年迈的父母付出如此的心血,虽然我们也认为自己爱父母。有没有不爱孩子的,有,但是极少。爱孩子是天生的吗?可能基因有这个因素,但是后天培养的。从出生一个陌生的小肉球球,到一个会叫爸爸妈妈,追着你跑的小孩子,你对孩子的爱是与日剧增的。对孩子的爱应该没有掺假,只是不少家长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怎么爱孩子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

      四、爱与溺爱

      说到溺爱,很多父母都会有个标签。溺爱是不对的,是不好的,是对孩子无益的。那么,什么是溺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概念。我个人觉得,溺爱是养而不教,是不讲原则、不讲方法、不讲条件、不计成本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而不论其正确不正确、恰当不恰当、合适不合适、科学不科学。换言之,以这种方法爱TA,其实是在害TA。孩子贪吃懒惰、独占霸道、为人狠毒、不知感恩等等,都是由于过分的满足而没有教育造成的,以自己孩子为中心,全世界都得为自己孩子让路,最终造成孩子人格的致命缺陷。

      溺爱与爱的深浅程度有关系吗?我觉得是两种概念。爱之越深、责之越切。责之是爱之,不责是害之。责,就是教育。不能因为怕溺爱而不敢爱,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情感,爱孩子本身是没有错的。

      五、爱与控制

      有人说,许多家长以爱的名义在控制。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得怎么样。我对你这么好了,你怎么还这个样。这就是控制。控制的目标不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而是为了家长的一已愿望。家长的愿望与孩子的成长一致吗?有时候并不一致。孩子喜欢玩,家长需要休息;孩子想让家长辅导作业,家长想看会儿电视;孩子想买零食,家长想控制孩子欲望。孩子表现平庸,家长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孩子想有自己的空间,家长唯恐孩子有事瞒着自己。有的时候,分清楚哪些是家长的需要,哪些是孩子的需要,以及二者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真的不那么容易。所以,结果往往是按家长说的办。许多家长对孩子很愤怒,而鬼脚七有一句话,“所有愤怒背后都能看到欲望的影子”。家长对孩子愤怒,是因为孩子没有满足家长的欲望,如果你仔细体会,就能发现许多例子。

      六、孩子的欲望

      孩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吗?小小的人儿,能有什么坏心思,不过是贪吃爱玩、调皮耍赖,小的爱零嘴,大点儿要玩具,再大买衣服,都爱出去玩,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我们大多数家庭都能满足,为什么不让孩子快乐。目前我家孩子玩具成堆,我还没有找到让她爱惜的办法,虽然口头讲了许多次,但见到新的还是想要。这点以后还得摸索。除此之外,我实在找不出拒绝孩子的理由。顺便说一下,我家孩子每月50元玩具经费,切实由她支配。除了对有些玩具我们会劝谏一下,真的是孩子做主。钱没了就不买。

      看《蜗居》,海藻对冰激淋的渴盼,看出了许多孩子饥饿的童年。物质饥饿带来的心理饥饿,似乎成年以后不停的暴买才能弥补童年的缺憾。所以,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不能经常满足孩子小小的愿望呢,为什么经常地、习惯性地说不呢。女孩要富养,我觉得主要是养一种不缺的物质和心理状态。学校要订奶,我姑娘说不订。我们就对孩子说,订或者不订,都没有问题,我们家里也有。就是不要看到别人发奶时心理失落。物质影响心理,物质无所谓,心理很重要。

      七、延迟满足

      我接触这个词比较晚,对它的本义到现在也不太明白。从我自身的体验来讲,有需要是应该得到满足的,有的需要是不能满足的,有的需要是需要等待才能满足的。可能延迟满足是针对最后面这项。那么,孩子想吃雪糕,能不能告诉TA,你想吃是合理的,但明天会给你买?如果我是孩子,我会问,“为什么”?为了延迟满足吗?所以,我觉得不能为了延迟而延迟,而是很自然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孩子想要买兔子,但冬天不好养,于是我们商定,等你七岁生日了,天也暖和些了,我们再买。延迟满足是不是种饥饿营销,也许是的。对未来的更期待,对已有的更珍惜。

      八、青春期

      对于青春期我实在没有什么发言权,我的青春期好像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也不知道到底有过没有。孩子的青春期还远得很。对于这个大众话题,不说不过瘾,姑且猜着、蒙着,多言两句。

      一是青春期是成长期。青春期的独立意识、分离观念是孩子走向成人的必要过程,成为独立人格,独立自我的必经之路。不独立、不自主,就无以自立于社会。许多人认为青春期很烦恼,我觉得青春期很必要。走不好脱离这一关,就走不出独立人格,无法自立于社会。

      二是童年期奠基青春期。童年期的亲子关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青春期的问题会更棘手,因为你没有牢固的亲密关系可以依靠。就是简单一句,“我知道我说服不了你,但我是爱你的”,对于好的亲子关系就能解决很多问题。孩子童年期不愿与你多说话,青春期的门你可能就进不了。在青春期,家长应多做少说,多听少驳,把该做的做到位,需要让孩子自我掌控的大胆放手、放权、放心。把孩子当作大人,当作朋友,当作老师。对于“你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之类的话,要认真接受,虚心承认。最多表示“虽然我很多都不懂,但别的我也多少知道一些”。孩子大了,打骂就别想了,讲道理也晚了,就做春雨吧,润物细无声。

      三是与子女做平等的朋友。好的父母是朋友,一般的父母是家长,坏的父母是暴君。能发自内心地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相处,是父母的渴望。我三十岁了才能和父亲像两个成年人一样交流,之前都是反抗、拒绝和排斥。因为他是家长、是权威、是压力。一方面是他适应我的长大,另一方面是我内心的成长。所以,期盼孩子长大,需要耐心,也需要时间。